close

 

開始製作手工皂才接觸到不熟悉的油

好奇之下除了知道棕櫚油是製造手工皂基本油款

那可以食用嗎?

家裡油粉多

我想用看看囉~ 呵~

不過爬了資料棕櫚油 有好有壞內~矛盾

 

 


 

棕櫚油-可製出不易溶化變型硬肥皂的油 

 資料來源: 純天然手工香皂,民93 三悅文化出版    前田京子著

這是從生長在熱帶地方的棕櫚果肉中所榨出來的油,從是否脫色可以分為紅色(棕櫚果油)和白色(白棕櫚油)

製造肥皂時,主要是使用脫色精製的白棕櫚油。溶點在植物油中很高,27度到50度,雖然依季節而異,但是在室溫是半液狀或固體狀。而且含棕櫚酸40%,因此能製作出硬又不易溶化變型的肥皂。但完全沒有起大泡沫的能力。

      市面出售的化妝肥皂,長久以來的標準調配比例是【20%的椰子油,80%的牛脂】,不過使用棕櫚油取代牛脂而標榜植物性的製品越來越多,因此市售肥皂使用很多棕櫚油。

      含有油酸40%左右,因此有相當程度的保濕力,但也有報告指出,棕櫚酸對皮脂腺的活動沒什麼幫助,因此建議多調配對皮膚有益的其他種類油脂,因為在對肌膚的效用上,並非可以調配的油。

     依棕櫚油的種類,溶點不同,出現硬度的效果也參差不齊,在製作肥皂時,最適合的溶點是40度到42度。

     在配方中只需調配到整體油的10%,就能夠產生硬度,出現抑制溶化變形的效果,因此在馬賽肥皂中添加棕櫚油10%。如果在其他配方需要加更多量,盡量不要使用差過20%的白棕櫚油。

     未經脫色精製的紅棕櫚油,目前我們使用的是【CAROTINO】的油,富含天然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具備有白棕櫚油所沒有的【有助於修復傷口或粗糙皂的肌膚】,對皮膚的效用很大。

    不僅可用於受傷肌膚,對於面皰或粗糙的肌膚,以及油性肌膚用的肥皂也有效果,請務必一試。完成的肥皂呈現胡蘿蔔素漂亮的橙色,而且有胡蘿蔔的香味。

   紅棕櫚油如果調配60%以上,使用時擦在毛巾上會染色,這是天然胡蘿蔔素的顏色,對肌膚有益也洗得掉,不必擔心。

 


棕櫚油面面觀

棕櫚油是世界油脂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1年,它在世界油脂總產量中占了很大比重,約為9%。預計它在世界油脂市場的貿易總額還會進一步增加。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油傳入馬來西亞,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的商業種植。在六十年代,馬來西亞為了幫助減少對橡膠和咖啡的貿易依賴,開始大大提高棕櫚油的產量。  

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馬來西亞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頃平均產量是3.7噸毛棕櫚油。  

棕櫚油也被稱為飽和油脂,因為它含有50%的飽和脂肪。油脂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替代其他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油、豬油和牛油等 。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係,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棕櫚油的用途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製造業。它被當做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像其他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進健康。棕櫚油是脂肪裏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櫚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適合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此外,棕櫚油還可以用來製造肥皂、菜油、以及其他許多種類的產品。目前食用精煉棕櫚油,產品規格方面,主要指標是溶點不超過2433,用於食品(麵包、餅乾等)的煮炸方面,每年的需要量占進口量的絕大部分;工業使用的精煉棕櫚油,要求溶點不低於44,主要用於製造肥皂、硬脂酸及甘油,每年的需要量基本是在十幾萬噸。

正面意見:食用棕櫚油有利于健康 

棕櫚油是世界上含天然胡蘿卜素量最多的油脂。其中β-胡蘿卜素和α-胡蘿卜素的含量佔胡蘿卜素總量的90%左右,β-胡蘿卜素和α-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原,經生物轉化會變成維生素A而顯出維A的功效。另外胡蘿卜素有助于預防癌症、動脈硬化、肌肉退化、白內障,可用于免疫係統與光敏性疾病的治療。棕櫚油富含維生素E(生育酚和生育酚三烯醇)。眾所周知,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效應,尤其是預防遊離基損壞肌膚細胞更為有效。它可以減少患中風、心臟病的危險,並能起到抑制某些癌症的作用。(完)稿源: 新華網  編輯: 孫書清  

反面意見:常吃棕櫚油有害處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相關人士介紹說,棕櫚油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超過50%,營養品質比豬油還差。當溫度降低時,它會與豬油一樣凝結成白色固體。長期食用棕櫚油會造成人體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棕櫚油油品中最差 

  脂肪酸主要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三大類。動物油脂和植物油中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它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脂是導致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棕櫚油是所有大宗植物油中品質最差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它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是最高的,比豬油(43%)的還高。而其他植物油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棕櫚油的低多了,葵花油為11%,黃豆油為15%,花生油為19%,而低芥酸菜籽油的僅為7%。飽和脂肪酸含量越高,營養價值越低。

  教你一招 

  針對國內一些企業將棕櫚油摻入食用油中以次充好的做法,業內行家提醒廣大消費者:辨認食用油中是否含棕櫚油的方法非常簡單,可以利用其不耐低溫的特性,在夏天時,將食用油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於10),一旦發現有白色凝固體,說明食用油裡就含有棕櫚油﹔冬天室外溫度較低,如果出現了凝固體,也說明油裡摻有棕櫚油。一些賣食用油的商家在天氣快變冷時打折銷售,就是怕摻有棕櫚油的食用油(調和油居多)隨著溫度降低而露餡兒。

 

官方說法:

中華日報醫藥網【記者楊美珍、吳佩蓉/報導】

 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顯示,含棕櫚油嬰兒配方奶粉,會降低寶寶鈣質吸收、甚至影響骨骼發展。不過,對這些研究結果,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表示,須進一步經專家學者討論,衛署不會針對單一研究結果處理,並強調,母乳是嬰兒最佳食物來源,衛生署核准的嬰兒奶粉安全無虞,家長不必恐慌。 

棕櫚油配方奶粉對寶寶鈣質和骨骼影響的相關研究中,以今年 5月美國底特律醫學中心新生兒科醫師 Dr.koo 發表於國際小兒科醫學期刊的研究最受重視。國泰醫院小兒部主任林隆煌引述該研究指出,128 名寶寶分成 2 組,1 組配方含棕櫚油、1 組不含,寶寶在 3 及 6 個月大以精密儀器測量寶寶骨質密度及骨礦物質含量,都發現有棕櫚油組有顯落後不含棕櫚油組的寶寶,證實添加棕櫚油的配方奶粉會影響寶寶骨骼發育。 

而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副教授陳俊榮昨也發表類似研究成果。他針對 19 名滿月前至 3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研究,食用含棕櫚油者 11名、不含者 8 名,持續 2 周以上,測定其糞便中的鈣質濃度後發現,吃入棕櫚油占配方奶粉中脂肪來源達45 %的奶粉的寶寶,在相同奶量下,比餵哺含棕櫚油奶粉組寶寶的鈣質吸收率平均降低 43 %。

對這些研究結果,小兒科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吳子聰表示,北醫的研究並未進一步做骨密度測定;美國的研究雖有做,但未述及骨密度落後是否造成骨骼疾病或病變,因此,這兩項研究,或許在實驗室檢驗有明顯差異,但目前臨床上並未看出有何意義,因為配方奶粉食用這麼多年,並沒有看到有幼兒因此而骨折或 O型腿等骨骼發育不良的情形。他認為,與其爭論那一種奶粉好或不好,引起社會緊張,不如推廣哺育母乳。

吳子聰表示,各嬰兒奶粉廠商所用的油脂不同,許多嬰兒奶粉中混合棕櫚油、椰子油,主要是因棕櫚油酸為人體必須脂肪酸;而母乳中含有的棕櫚油酸人體吸收利用率高,但來自植物的棕櫚油酸人體難以吸收,因此在體內與鈣結合後,由糞便中排出。 

衛署食品衛生處處長陳陸宏指出,大多數嬰兒配方奶粉都添加棕櫚油,主要是為了使嬰兒奶粉成分更接近母乳;目前市售經衛生署查驗登記核可的嬰兒配方奶粉,都經專家評估過營養成分,家長可安心使用。

不過,這項研究公佈後,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昨即著手展開調查,是否涉及業者不當廣告。衛署說,某品牌的嬰兒奶粉特別在網站上標榜「不含棕櫚油」,並強調不含棕櫚油的好處。陳陸宏指出,若業者以此宣稱進行產品販賣,衛生署將依「嬰兒奶粉不准廣告」的規定,要求業者改善,甚至登報道歉,以免誤導民眾,影響嬰兒喝母乳的「人權」。

 

 衛生署認為棕櫚油配方奶粉是否會降低鈣質吸收不能驟下結論

【2003/07/31 民生報】

記者劉芬宏/台北報導

 嬰兒配方奶粉如含有棕櫚油是否真的會降低鈣質的吸收?對此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陳陸宏昨(三十)日回應指出,不能單憑學者宣稱就斷定含棕櫚油的奶粉一定影響鈣質吸收,必須要更詳細指出含多少量棕櫚油或餵食多久的時間,也就是說應該要經過更多的專家學者討論再下定論。

 由於醫學界針對市售奶粉棕櫚油成分進行研究發現,含棕櫚油配方奶粉會降低寶寶百分之四十三的鈣質吸收量,主因是棕櫚油在消化過程中會與鈣質結合成「皂化反應」,皂化物排出體外自然降低鈣質吸收。

 對於這項研究結果,陳陸宏表示,雖然有學者的研究做基礎,但不能只說含棕櫚油的配方奶粉會降低鈣質吸收,應該更詳細的告訴大眾,配方奶粉的棕櫚油定量到多少時才會造成降低鈣質吸收的結果,還有,到底吃多久才會有此結果,這些都是必要的數據,否則只淪為學者的「宣稱」而已。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科長杭極敏表示,要影響嬰幼兒的鈣質吸收,原因十分複雜,不單只是奶粉中含有棕櫚油的問題而已,還包括嬰幼兒本身分缺鈣,或是體內維生素D和E攝取不足等,從市售配方奶粉觀察,各家品牌的含量大同小異,事實上沒有證據顯示那一家配方奶粉特別好,但只要是衛生署核准的,家長應不用過於擔心,但不管配方奶成份如何吸引人,母乳還是最好。

 陳陸宏說,雖然有國內研究指出在同樣吸奶量情況下,寶寶喝含棕櫚油與不含棕櫚油成份的配方奶,鈣質吸收率可相差達四成,但是此一研究屬於初期研究,樣本數不大、研究時間不夠長,公信力仍待考驗

 陳陸宏強調,根據衛生署規定,嬰兒配方奶粉在罐身的成份標示上,各成份必須依含量多寡由多至少依序排列,排名越前面就代表含量越高;有些奶粉在罐身上籠統的表示植物油,並不明確標示是否為棕櫚油,因此消費者如要保障本身的權益,可利用廠商提供的服務專線做進一步詢問。

轉載:棕櫚油環保美夢驚醒

不過幾年前,荷蘭的政治人物與環保團體曾非常迷戀「永續能源」,大力鼓吹電廠使用生質燃料,尤其是來自於東南亞地區的棕櫚油,受到政府補助鼓勵,能源公司也興致勃勃,還設計專門使用棕櫚油的發電機,理論上因為棕櫚油取自於植物,所以應該會比使用煤等化石燃料環保許多。

但去年科學家前往印尼與馬來西亞研究棕櫚樹栽種後,這個美好的環保童話轉瞬間卻成為夢魘,由於歐洲對棕櫚油需求量愈來愈大,東南亞國家大幅砍伐雨林改為耕地,更過度使用化學肥料,更糟的是,為擴大棕櫚樹生長面積,人們常將泥煤地(peatland)的水分放乾及焚地,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至空氣中。

根據荷蘭國際濕地組織與代爾夫特水力學組織於12月公布的報告,印尼今日已躍為全球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僅次於美國與中國,國際濕地組織發言人卡德(Alex Kaat)表示:「這項結果令人震驚,也一筆抹煞人們原初改用棕櫚油的美意」。

科學研究顯示,學界長期認為生質燃料對追求綠色能源非常重要,但其實生質燃料製造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有時反而超過化石燃料,促使許多國家的政治人物都在重新思考,是否要繼續斥資數十億美元鼓勵車輛與工廠使用「有益環保燃料」,歐盟曾於2003年制定生質燃料方針,要求所有成員國在2010年以前,至少要有5.75%的交通運輸改用生質燃料,現在也要重新考量相關規定。

歐洲環保署的詹森(Peder Jensen)表示:「如果善用生質燃料,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但這取決於植物的種類、栽種方式與加工方法,同樣使用生質燃料,結果可能是減少90%的排放量,也可能是增加20%的排放量,我們要以生命循環的方式看待此項議題,而不是只想著對歐洲會有什麼影響。」

上述研究結果已使荷蘭政府開始自省,也暫停所有棕櫚油補助經費,荷蘭過去是歐洲綠色能源領導者,此次也率先試圖辨別何種生質燃料才對環境真正有益,政府、環保團體及部分綠色能源產業努力發展新計畫,追蹤進口棕櫚油的來源,以確保製造過程是否符合環保標準。國會議員范維森(Krista van Velsen)認為,荷蘭應付給印尼賠償金,以補償棕櫚油需求對該國造成的損害,她表示:「我們不能只想著會不會污染荷蘭」。

在美國與巴西,最常見的生質燃料是乙醇,兩國的原料分別是玉米與甘蔗,取代車輛原先使用的汽油,歐洲則多使用當地出產的油菜籽及葵花油製造柴油,也有少數情況是直接用植物油取代柴油,不經任何提煉,但由於許多歐洲國家都推動使用綠色能源,本地植物產量又不足,於是逐漸增加熱帶植物油進口量。

表面上看來,使用生質燃料做環保聽來十分合理,既然這些燃料取自於植物,植物本來就會吸收二氧化碳,和生質燃料燃燒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應該會相等,但「地球之友」組織反棕櫚油運動負責人克雷頓(Reanne Creyghton)表示,當初產業界尚未完成足夠研究,便已開始使用生質燃料。

英國環保團體「生質燃料觀察」主張,「生質燃料並不一定即為可再生能源」,並要求政府先暫停相關補助,靜待更多研究確定哪個地區製造的生質燃料才符合環保標準。除此之外,該組織也建議,生質燃料在製造時所產出的溫室氣體,都應列在燃料最終使用國頭上,才能清楚計算環保成本。

過去廿年間,歐洲的棕櫚油需求快速增加,包括飲食、彩粧品與燃料等約10%的超級市場商品成分內,均含棕櫚油,也占全球可食用油市場的21%,比較各種蔬菜油可知,每一單位棕櫚油燃燒釋放的能量最高,多數歐洲國家鼓勵人民用以取代柴油,不過荷蘭政府則建議拿棕櫚油發電。

數億歐元挹注下,荷蘭很快成為歐洲最大棕櫚油進口國,去年總量達150萬噸,而且幾乎年年成長一倍,然而需求大增也造成遠方損害大增,據「地球之友」估計,在1985年至2000年,馬來西亞砍伐大片森林,其中87%都是為了種植棕櫚樹;印尼過去八年間的棕櫚樹種植面積亦成長118%

去年12月,國際濕地組織也發表報告,計算將泥煤地改為棕櫚樹林後,會產生多少溫室氣體,泥煤是種天然海綿,會吸引大量碳在其中,幫助地球平衡溫室氣體量,而泥煤地則有九成都是水,但專家指出,當人們將泥煤地的水分排乾後,原本儲存在泥煤中的碳便會排放至空氣中,而且當地民眾常會放火整地。

這份報告估算,每年印尼光是將泥煤地水分排乾,就釋放出6.6億噸的二氧化碳,放火焚地又增加15億噸,相較於8%的全球化石燃料氣體排放量,組織發言人卡德指出:「過去各國忽視這項問題,從未計算這些開墾行為造成的影響。」目前國際濕地組織支持政府,共同推動棕櫚油進口認證制度,不過部分環保團體則認為,如此市場便無法以合理價格大量生產棕櫚油,今日棕櫚油價格之所以低廉,就是因為東南亞國家的環保與勞工規範不良。

Biox這間企業計畫在荷蘭興建三座棕櫚油電廠,使用符合環保標準、自家生產的棕櫚油,該公司人員賓克曼(Arjen Brinkman)表示:「過去在棕櫚油產業內確有不良例子,但現在情況已經很清楚,如果要供應歐洲的生質能源與生質燃料市場,一方面得要能大量生產,另一方面也得證明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